觀點

A股觀點:路徑明朗,但仍需留意隱憂


新年伊始,樂觀情緒漸漸在市場參與者之間傳遞。我們認同這種樂觀,認為應該積極去尋找優質股票和結構性機會。

考慮到以往經濟週期的大致調整時間,以及當前各項較積極的政策措施出台,預料2023年上半年可望從數據上看到中國經濟復蘇。

從結構上看,內需或會取代出口成為經濟的主導因素。全球利率上行週期也許已近尾聲,我們預料全球資金將重新回流至新興市場,而中國將是較有吸引力的區域。

經濟週期節奏領先或引資金回流

中國在本輪經濟週期的節奏較歐洲和美國領先,國際配置資金或會因此回流中國,引起中國股票估值擴張。能源轉型、製造升級和內需復蘇是我們看好的三大方向。

我們認為不可低估全球的減排決心和力度,特別是發達經濟體。明年對於相關需求未必會如市場預期般劇烈下滑。製造升級是中國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之路,也符合目前政策的導向。內需復蘇主要是指房地產產業鏈和消費服務業,在政策放寬的背景下,相關行業的右側剛剛開啟。

中國的防疫政策優化時間和速度都較預期快,或將為2023年的經濟復蘇帶來強勁的正面效應。我們相信,中國政府在未來至少半年的主要目標將是重振經濟,後續可能還有相應的政策措施出現,政策的著力點一方面是內需,一方面是產業升級。

內需方面主要包括房地產及其產業鏈和消費服務兩大領域。在「因城施策」下,相信各大城市的刺激政策仍值得期待。另外,前期累積的地產刺激政策效應也可能將隨著時間發酵,有望在春天到來之時呈現較好的銷售資料回升。

消費服務業方面,前期較大的挑戰已迅速消除。雖然在可見的未來幾周甚至1-2個月,各地可能還將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數據的次數上升,但參考過去幾年的數據,內地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並未受到負面影響,相反存款還創了歷史新高。一旦條件允許,風險胃納回升,相應的消費和服務需求也有望逐步回升。

兩點潛在風險需緊密跟蹤進展

第一點是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和正常化而來的潛在通脹風險。過去一年,歐美都經歷了明顯的通脹過程,其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地緣政治危機引起的能源價格上漲,以及工資在充分就業下居高不下,後者與「長新冠」密切相關。從英美等國的數據可見,「新冠危機」之後,許多勞動力因各種後遺症或健康理由長期或永久退出勞動力市場,導致此輪通脹的工資較具剛性。即使在聯儲局連續加息令商品價格及勞動生產率快速回落的情況下,工資依然未見明顯頹勢。這項潛在的通脹風險值得重視。

第二點是地緣政治危機。若俄烏危機在春天仍然持續,商品價格或會再次上升,從而改變通脹的中期走勢,繼而改變聯儲局的既定決策路徑。這將重塑我們對2023年金融市場走勢的基礎假設。

免責聲明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或發布本文件內容。
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打算作任何方面的宣傳材料。本文件不應視為任何招攬提供投資意見或建議。 有意投資者應尋求獨立的意見。以上如有提及證券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撤資之建議。本文所載的內容為撰文者的意見和見解,不一定代表施羅德投資的看法,或在其他施羅德通訊、策略或基金反映出來。本資料所載資料只在資料刊發時方為準確。觀點及預測或會更改而不需另作通知。本文的資料和來自第三方的信息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不保證其完整性或準確性。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業績的指引。閣下應注意,投資價值可跌亦可升,並沒有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全數投資金額。衍生工具帶有高風險。匯率變動或會導致海外投資價值上升或下跌。若投資收益並非以港元或美元計算,以美元或港元作出投資的投資者,需承受匯率波動的風險。詳情請參閱基金說明書(包括風險因素)。
本文件由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文件未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