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經濟回顧及展望 - 2023年1月

每月經濟回顧及展望 - 2023年1月
本月摘要:
股市於2023年開局表現強勁,環球股市均上升。中國經濟於2022年12月底優化防疫政策後重啟,這有助於推動升幅。在市場預期央行的加息週期可能接近頂峰之際,跡象顯示多個主要地區的通脹正由秋季高位回落,亦提振市場情緒。新興市場跑贏已發展市場。固定收益市場方面,債券孳息率下跌(意味著價格上升)。月內商品錄得跌幅。
美國
1月份,美國股市錄得穩健升幅。通脹在2022年12月份連續第六個月降溫,而投資者對通脹的關注熱度不減。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由7.1%跌至6.5%,主要是由於能源及食品成本回落。加上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強於預期,為2.9%(經季節性調整的年率),這些通脹數據使投資者為此後聯儲局放緩加息作準備。儘管預期盈利業績較2021年第四季度略微疲弱,但風險投資意願仍上升。
其他方面的經濟數據表現參差,但令人振奮。1月份工業活動(以標準普爾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衡量)有所改善(由45.0升至46.6),但仍處於收縮區域。(採購經理人指數是基於製造業及服務業公司的調查數據。數值低於50意味著經濟收縮,而高於50意味著經濟擴張。)就業數據更為利好,每週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低於預期。每週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為186,000人,是2022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且遠低於預期的205,000人。
市場情緒逆轉觸動大多數市場,月內幾乎所有行業均走強。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及醫療保健等傳統防守型板塊遭冷落,而增長型公司獲青睞。最強勁升幅與科技或非必需消費品支出有關。月內,旅行及汽車股錄得最強勁升幅,而娛樂及媒體股亦上升。
歐元區
1月份,歐元區股市為表現最佳的地區股市。表現最佳的行業包括資訊科技及非必需消費品等經濟敏感型市場板塊。繼2022年表現遜色後,房地產亦回升。非必需消費品方面,在中國經濟重啟的消息傳出後,奢侈品股表現尤為強勁。能源是表現最遜色的行業,而公用事業及醫療保健等防守型板塊亦表現落後。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歐元區經濟按季輕微增長0.1%,較2022年第三季度的0.3%放緩。前瞻性指標帶來歐元區仍可避免衰退的希望。1月份歐元區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初值創七個月新高,由2022年12月份的49.3升至50.2。
2022年12月份通脹再度小幅下跌。年度通脹率為9.2%,而2022年11月份為10.2%。食品、酒類及煙草對通脹貢獻最大,而能源居次席,原因是天然氣價格仍低於2022年高位。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警告稱,仍需進一步加息才能令通脹回到2%的目標。
英國
1月份,英國股市錄得升幅,不過升幅較部份其他地區輕微。非必需消費品及金融行業錄得最大升幅。必需消費品及醫療保健等較具防守性的行業表現落後。英國股市的經濟敏感型板塊表現領先,與其他市場一致。這是由於市場愈加預期美國聯儲局可能準備於2023年底「轉向」減息。
英國中小型股表現領先,以國內業務為主的消費股表現尤為良好,部份是由於有跡象顯示英國經濟較預期穩健。消費股普遍錄得較預期更令人振奮的營運業績。加上預期極低,這推動零售、旅行及消閒以及房屋建築行業的股價錄得一些強勁的表現。以國內業務為主的銀行亦表現良好,但更廣泛而言,在中國經濟重啟帶來的希望下,銀行業受惠於其新興市場業務敞口。
近期英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基本經濟增長較此前預期更加穩健,部份是由於能源價格放緩,促使市場預期經濟衰退較預期溫和。2022年11月份的每月國內生產總值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英國經濟出乎意料地增長,增幅為0.1%。
日本
1月份,日本股市上升,逆轉2022年12月份的跌勢。以本地貨幣計,月內總回報為4.4%。日圓兌美元最初走強,與2022年11月份以來的走勢一致,隨後於下半月回吐部份升幅。
在2022年12月中旬出乎意料地宣布對孳息曲線控制政策進行調整之後,投資者的關注點仍放在日本央行上。1月初,由於10年期債券孳息率逼近日本央行新設上限,部份市場人士猜測央行會於1月份政策委員會會議上作出更多調整。結果,政策維持不變,討論反而轉向可能取代黑田東彥擔任日本央行行長的候選人上。首相岸田文雄可能會於2月上半月提名新行長。
關於通脹及其是否會維持高於日本央行的2%目標的爭論仍未停歇。春季勞資協商的初步調查表明工資有可能溫和增長,但或不足以成為央行作出任何政策調整的最終觸發因素。
1月底,截至2022年12月份的企業季度業績公布期開始。僅有少數公司於月底前公布業績。初步跡象表明基調利好,特別是服務業公司有望受惠於防疫限制最終取消及旅行補貼恢復後的需求改善。
亞洲(日本除外)
1月份,亞洲(日本除外)股市錄得升幅。北京優化新冠防疫限制後,中國股市錄得強勁升幅。政府採取措施支持中國房地產市場及放鬆對中國科技公司的監管整頓力度亦提振投資者情緒。
由於香港及中國內地恢復免檢疫旅行,標誌著中國結束近三年的閉關清零防疫政策,其他亞太市場亦上升。由於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重燃,月內韓國及台灣股市大幅上升,而香港的升幅略微溫和。香港方面,科技、旅行及消費股表現尤為強勁。月內新加坡亦錄得升幅,原因是全球對亞洲市場的樂觀預測有助於緩解投資者對經濟放緩的憂慮。月內,房地產、金融及工業股表現尤為良好。
菲律賓、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亦錄得穩健升幅。由於遭遇外國投資者拋售及投資者因經濟增長停滯而持審慎態度,印度是月內唯一錄得跌幅的指數市場。
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股市受惠於1月份的風險偏好環境。有跡象顯示已發展國家的通脹降溫,推動市場樂觀預期利率可能很快見頂,並可能利好經濟增長。中國的情況發展亦提振投資者情緒。其中包括經濟持續重啟、互聯網行業監管壓力緩和、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2022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9%,優於預期。月內,MSCI新興市場指數跑贏MSCI世界指數。
由於一間國有電力公用事業公司強勁回升,捷克共和國是表現最佳的指數市場。儘管經濟活動指標放緩,包括製造業數據疲弱及通脹輕微上升,墨西哥仍緊隨其後。與此同時,隨著環球經濟增長及貿易前景改善,受惠於科技行業強勁回升,台灣及韓國均表現領先。由於中國經濟重啟的樂觀情緒推動工業金屬價格上升,受惠於銅價上升,智利及秘魯亦表現優於指數。匈牙利領先指數,波蘭緊隨其後,這兩個市場在2022年俄烏戰爭導致幾個月表現遜色之後持續回升。
巴西表現落後。宏觀經濟數據疲弱而通脹上升,該國首都巴西利亞的反政府騷亂破壞政府大樓。南非表現落後指數,原因是能源危機持續,國有電力供應商宣布至少於未來兩年內長期輪流停電。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升幅落後於指數,卡塔爾及沙特阿拉伯亦是如此,後兩者受到能源價格普遍疲弱的影響。
印度錄得跌幅,原因是其一家大型企業集團涉嫌欺詐及股價操縱。土耳其表現最遜色,主要是由於在近幾個月錄得極為強勁的回報後,投資者鎖定利潤。
環球債券
由於通脹(特別是美國通脹)方面的消息令人振奮,1月份環球政府債券孳息率下跌(即價格上升)。月內央行會議較少,但市場開始預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將放緩加息步伐。加拿大央行加息25點子,但暗示暫停其加息週期,而日本央行不顧核心通脹大幅上升,並未進一步調整其孳息曲線控制政策。
美國及歐洲的高收益及投資級別信貸市場表現良好並跑贏政府債券。(投資級別債券是信貸評級機構釐定的最高質素債券;高收益債券的投機性更強,其信貸評級低於投資級別債券。)由於有跡象顯示通脹放緩及增長優於預期(特別是歐元區及中國),這令投資者打消部份最深重的經濟衰退憂慮,因此風險情緒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美國的經濟活動數據顯示進一步疲弱。庫存大幅增加推動2022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優於預期,而其他短期及前瞻性指標(包括零售銷售及工業生產)下跌。
受能源價格回落影響,美國及歐元區的整體通脹率持續放緩。雖然美國核心通脹按月小幅上升,但整體通脹減緩趨勢明顯。相比之下,歐元區的核心通脹仍居高不下,並可能促使歐洲央行採取進一步強硬應對措施。
美國10年期孳息率由3.88%跌至3.51%,而2年期孳息率由4.42%跌至4.21%。德國10年期孳息率由2.57%跌至2.29%。英國10年期孳息率由3.67%跌至3.34%及2年期孳息率由3.56%跌至3.46%。
美元兌其他大多數已發展市場貨幣疲弱。由於通脹遠高於預期及中國經濟重啟相關樂觀情緒帶來支持,澳元是十國集團貨幣中表現最強勁的貨幣。由於有跡象顯示美國利率將很快見頂,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走強。
可轉換債券受惠於股市利好因素,但其上行參與仍再度令人失望。Refinitiv Global Focus以美元計上升4.8%,落後於MSCI世界指數的升幅。1月份,一級市場活動表現良好。該市場共發行54億美元的新票據,美國及歐洲的地區分佈得當。可換股債券的交易價格較合理估值低約1%,亞洲仍是估值最低廉的地區。
商品
1月份,S&P GSCI指數錄得跌幅。能源及活畜是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板塊,而工業金屬及貴金屬則錄得強勁升幅。能源方面,月內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工業金屬方面,1月份鉛價格下跌,而鋅、鋁及銅均強勁上升。農業方面,1月份小麥及可可價格下跌,而糖及咖啡價格大幅上升。貴金屬方面,金價較一個月前顯著上升,銀價略有回落。
組合概覽
總回報(淨值)% — 截至2023年1月底
免責聲明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或發布本文件內容。
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打算作任何方面的宣傳材料。本文件不應視為任何招攬提供投資意見或建議。 有意投資者應尋求獨立的意見。以上如有提及證券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撤資之建議。本文所載的內容為撰文者的意見和見解,不一定代表施羅德投資的看法,或在其他施羅德通訊、策略或基金反映出來。本資料所載資料只在資料刊發時方為準確。觀點及預測或會更改而不需另作通知。本文的資料和來自第三方的信息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不保證其完整性或準確性。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業績的指引。閣下應注意,投資價值可跌亦可升,並沒有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全數投資金額。衍生工具帶有高風險。匯率變動或會導致海外投資價值上升或下跌。若投資收益並非以港元或美元計算,以美元或港元作出投資的投資者,需承受匯率波動的風險。詳情請參閱基金說明書(包括風險因素)。
本文件由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文件未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