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確定提撥制」的勞退新制帳戶,其資金水位取決於兩大關鍵:「帳戶累積金額」與「基金報酬率」。前者主要是靠提撥金額來累積,後者則看操作績效。
然而,自2005年勞退新制開辦以來,勞退基金曾三度出現虧損,最近一次為2015年,報酬率為-0.0932%、平均每帳戶虧125元;賠最多的一次,是在歐債危機爆發的2011年,每帳戶損失超過3000元。
自己的錢 何不由自己投資
既然由「勞動基金運用局」管理、逾半委外代操的勞退新制基金績效不如預期,何不由勞工自己來投資?
前年始,勞動部研擬推出勞退自選平台,然而提送「勞退條例修正案」,卻被行政院退回擱置,儘管投信投顧業者動作積極,立法程序始終卡關。
「已有許多國家在退休制度中,納入『自選投資方案』!」施羅德投資集團退休新制全球團隊最高主管萊斯禮(Lesley-Ann Morgan)表示,主要是因為民眾想要自己掌控退休投資的主導權,也會因此更樂於提撥勞退金,諸如香港(強積金)、澳洲、瑞典與智利等國,皆已有勞退自選方案。
台灣關於勞退自選機制的討論,經常針對自選的部分是否應該享有「最低保證收益」而爭論不休。
目前,勞退帳戶享有「兩年期定存利率」的最低收益保證,也就是,即便結算退休金的當年度績效虧損,也會補足至最低收益保證。
不過投資界大多反對「最低保證」條款,認為既然是「自選」,就該貫徹自己的投資、自己負責的精神;況且,這條款可能不利於整體基金的長期報酬。
萊斯禮分析,「最低收益保證」雖能滿足短期的收益需求,但基金管理者為了滿足最低收益,投資策略傾向保守,不敢投資風險較大的成長性資產,長期而言,就會擠壓資本利得的空間,無法做大退休金規模。
那麼,勞退自選平台該如何設計?國內第一個施行自選機制的「私校退撫儲金」,其經驗常為人稱道。
風險分級 推人生週期基金
「私校退撫儲金」的自主投資計畫在2013年開辦,共有三種風險屬性的投資方案,風險從高至低分別為「積極型」「穩健型」與「保守型」。
「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賴俊男表示,從2013年4月完成自主投資布局至2016年底,積極型的年化報酬率為4.3%、穩健型為5.5%,而保守型約1.8%,都比現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來得高出甚多。由於私校退撫的自選設計是,只要成員沒有做選擇,就將其資金自動歸入保守型,以保守型為預設方案,並享有「兩年期定存利率」的最低保證收益。
「但最低保證反而是傷害,讓多數教職員傾向留在保守型投資中,」賴俊男指出,有八成五的私校教職員屬於「保守型」,其中不滿50歲的成員高達64%,這些人離退休尚遠,投資卻過於保守,將導致儲金不夠支應退休生活。
因此,今年928教師節,私校退撫儲金將發表第四種、擬設為「預設方案」的投資選項:「人生週期基金」(Life Cycle Fund),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動將資金配置在不同風險等級的資產。
賴俊男舉例,30歲以下成員的儲金將全部投資積極型方案;30歲後,每隔幾年會撥一定比例資金到穩健型;48歲後再將資產逐步過渡到保守型,直到56歲以上全投資於保守型。而配置在保守型的資金,仍享有最低收益保證。但若不想把錢只放在預設方案中,私校成員仍可自主選擇投資其他方案,且每個月都能彈性轉變。只是,得先做風險屬性評估,依適合的風險級別做相應投資。
「人生週期基金」已是許多國家退休投資的基本選項,但國內將由私校首先大規模採行。若符合人性、對應退休需求,或許可為設計勞退自選平台的參考。
施羅德:根據不同年齡,搭建自己的退休「自選平台」
近期年金改革的議題沸沸揚揚,退休金議題不斷成為民眾討論重點。然而,年金改革著重於政府制度,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所需;如果要擁有較高品質的退休生活,自我準備絕對不可少。
四成民眾欲自選 多元化退休準備
我們常說,參與勞退提撥是台灣民眾儲蓄退休金的第一步,但根據勞保局104年最新的統計數字,勞工自願提撥退休金的比例僅6.2%,可說是相當低。其中的原因,根據施羅德與《遠見雜誌》連續兩年的調查顯示,民眾表示不自提的主要原因為不夠有錢。然而,也有超過40%的民眾表示,在現行提供的保證收益產品 (兩年期定存利率) 外,希望能自己決定投資標的,並願意自行負擔盈虧。
也就是說,目前的投資方向單一,如果開放更多選項,可能會增加民眾自提意願。
舉英國的例子來說。在2015年,英國政府改革退休金制度,不再強制民眾投資低利的年金,此舉大獲好評,因為民眾可以有更多選擇權,投資風險更高、報酬更佳的產品。以台灣的勞退新制來看,就算企業、民眾提撥總額至薪資的12%(企業6%+民眾6%),但距離世界銀行建議每月以薪資的15-20%做退休準備相較,仍是偏低,需要靠資產的增長來補足。
依不同年齡 打造自己的「自選平台」
雖說台灣現行尚未有法定退休金系統下、民眾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的「自選平台」,但就概念上,民眾也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為自己選擇投資商品,長期建立自己的退休金「自選平台」。
如果是年輕族群,雖說收入偏少,但可以用小額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於積極的成長型商品,幫助快速累積資產。而逐步邁入中年,收入越來越多,建議分兩筆資金,一筆仍是定期定額投入積極型商品;另外可單筆投入股債類全委投資帳戶。
如果即將邁入退休階段,則應該著重降低風險、保全資產。選擇低波動的收益型商品為核心部位,一方面尋求資產增值機會、另外則以固定收益做退休後的生活規劃。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