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我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許多人最大的夢想,但有近7成的屆退族或已退族面臨「怕退休金不夠用」的焦慮。因為據勞動部公的數據來看,2018年60~64歲族群的勞動參與率為36.7%,顯示有近7成的高齡者仍在職場或退休後重返職場,最大的主因就是「怕退休金不夠用」。
退休金不夠用讓人無法安心面對退休生活,想擺脫這項焦慮,可善用4%法則,為自己打造穩健的退休生活。所謂4%法則由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4年提出。他分析過去蒐集的股市及退休案例後,歸納出只要在退休第一年,從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過4.2%的資金當生活費,即使到過世,退休金還花不完。
但這也代表,可以用4%法則估算你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舉例來說,若估算將退休後,每月生活費4萬元,一年為48萬元,就需要在退休前準備48萬元÷4%=1,200萬元的退休生活費,等於在退休前就要準備這筆錢。但反過來說,退休後在提領4%後,剩餘的資金應可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例如做好資產配置,依個人對風險的接受度,配置在股票或債券上,例如剩餘的5成退休金放在股票、5成放在債券,這是維持提領4%資產,不怕退休金大幅減縮的方式,讓退休族在沒有工作收入與面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不怕收入來源斷炊。
在台灣,也有不少投資者透過4%法則,讓自己退休後不用愁,像是部落格「嫺人的好日子」版主嫺人就以自己每月生活支出約3萬元為準,在扣掉政府退休制度年金後,推算出自己約要準備820萬元的退休金,而她手上有這筆資金後,一是先將生活費的提領率從4%降為3%,再將其餘資金配置在60%的股票與40%的債券上。其中股票她以定存股與台股ETF為主,債券則以公債、投資等級債與全球型債券基金為主。透過這樣的配置,既保有了退休後生活費的穩定,也持續放大個人資產的效益,讓退休生活不需充滿擔憂。
雖然這是一個可執行的退休理財方案,但由於每個人須準備的退休金額、退休生活的需求,以及投資能力等條件不同,因此施羅德投信提醒,投資人必須更精算自己手上握有的資金,以及退休後的目標,適時調整配置,才能在運用這樣的法則下,真正享有樂活、自主掌控的退休人生。
本文由「Smart智富」授權提供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