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為人類社會掀巨浪 烏托邦或反烏托邦誰先降臨?
全球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並非近期才開始,但隨著去年底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已為科技業、甚至是人類社會掀起滔天巨浪,許多嶄新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全球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並非近期才開始,但隨著去年底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已為科技業、甚至是人類社會掀起滔天巨浪,許多嶄新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今,生成式AI不僅有能力通過美國大學商學院與法學院的考試、協助毫無美術背景的工程師獲得美術展首獎,甚至可用極有效率的速度完成出一本著作。
《韓國經濟日報》(Korea Economic Daily)報導,韓國出版商 Snowfox Books發行了一本名為《尋找人生目標的45種方法》的書籍,這本書是ChatGPT根據Snowfox Books執行長Seo Jin所發想的故事架構,分析必要資訊和數據後所撰寫完成的一本書。ChatGPT僅花7小時就撰寫了135頁的英文內容,南韓科技公司NAVER再用旗下的AI翻譯程式將書翻成韓文,過程不到2小時,最後美國AI公司設計封面。亦即這本書從撰文、翻譯、校對到插圖設計,全由AI「一手包辦」,開創全球首例。
報導更指出,過去將一本用英語或其他語言寫成的書翻譯成韓文,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相關產業人士指出,在AI的幫助下,整個出版過程只需不到一周即可完成,形同較以往縮短百倍的時間。雖然透過ChatGPT書籍可能面臨侵權問題,但生成式AI將顛覆出版業,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此產業鏈中的翻譯、校對、封面設計等專業人士的工作,似乎都能用AI取代,也因而引發勞動學者對此現象的擔憂,認為AI的發展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或是加深經濟不平等。
AI導致失業或經濟不平等?不必如此悲觀
不過,施羅德投資集團 (Schroders Capital)的首席投資長Nils Rode的看法相對樂觀。他認為,生成式AI就如同過去的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一樣,透過破壞式創新顛覆人類生活方式。而隨著ChatGPT迅速更替,應用層面越來越廣,很快地,生成式AI將無所不在,進而改變人類的工作方式。
Nils Rode說,生成式AI在某些行業中可以顯著提高生產力,降低生產成本,雖然可能伴隨著失業潮,但因成本降低了,反而可能讓更多消費者獲得取得產品與服務的機會,同時創造新的工作類別。此外,生成式AI雖能加速自動化與提升效率,但人類所獨有的能力如同理心、直覺和批判性思維,目前看來仍是AI無法取代之處。
Nils Rode認為,生成式AI目前仍有許多缺點仍待克服,例如無法準確辨識搜尋資料的正確性,導致回應出看似邏輯順暢,卻與事實完全不符的答案,或者缺乏理解與推理能力。雖然在未來這些缺陷都可能被克服,但至少得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所以,人類還有許多時間可以因應AI發展的衝擊。
AI概念股有前景還是炒作?讓時間證明一切
ChatGPT的爆紅,也讓投資人對AI概念股趨之若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繪圖晶片巨擘輝達(NVIDIA),今年以來漲幅約6成,是美國大型龍頭科技股中表現最為亮眼的股票之一。然而,ChatGPT的相關應用雖越來越多,但距離能夠「變現」,轉化為收益仍有一段差距,也讓人擔憂近期AI概念股的漲勢是否只是市場炒作。
對此,Nils Rode認為,ChatGPT問世至今僅不到幾週,如同其他顛覆性科技,不可避免會經歷一波市場炒作的過程。隨著跟風的浪潮退去後,可能也會有些人質疑這項技術的發展潛力。但他深信,生成式AI技術仍會以非常快速的步伐發展下去,而身為機構投資人更應關注的,是這項科技對社會產生重大而積極的變革影響。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