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不公平已擺在眼前,只能透過制度改革來防止惡化!」施羅德澳洲投資管理執行長,同時是施羅德全球法人業務最高主管葛雷.庫柏(Greg Cooper),點出目前還年輕的20、30歲「千禧世代」,未來退休時將面臨三大挑戰:「繳愈多」「工作愈久延後退休」,但卻可能「領愈少」,因為退休金投資報酬愈來愈低。
施羅德投資集團全球策略團隊負責人萊斯禮(Lesley-Ann Morgan),擁有約20年顧問資歷,深入研究各國退休經驗,也曾發表相關研究。
作為退休制度專家,他們如何從世代角度解讀退休議題?以下是重點精華:
全球法人業務最高主管 庫柏
要改革制度 防止世代不公平惡化
談到退休,之所以會有「世代不公平」的質疑聲浪,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人口老化、壽命延長,另一方面則是出生率銳減,一加一減間,造成青壯人口減少。現行的退休金制度設計多是pay as you go ,也就是工作人口繳稅、繳費,支付退休族群的退休金。由於工作人口減少,導致繳費負擔愈重。
「世代不公平」的爭議核心,就是年輕人覺得愈繳愈多,但卻覺得未來的退休金將比現在的退休族領得少。這樣的討論舉世皆有,包括在澳洲。但我們無法阻止這種世代分配不均的狀況,現在去指責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享有太多福利已無事無補。各國政府能做的,是盡可能透過制度再設計來防止惡化。
例如澳洲正討論在退休「超級年金」之中,調整「資深勞工」與「年輕勞工」的提撥方案。例如拿掉一些資深者的年金稅負優惠,讓年輕人的負擔不要這麼重。
而超級年金制度也特別關心「退休年齡」與「平均壽命」的變化趨勢。澳洲從工作人口的薪水中強制提撥9.5%到退休帳戶中,到了2019年將逐年提高到12%,最近甚至研議要提高到16%。
這樣的好處是,無須去逼迫人們改變行為,就能夠讓退休金增長。
澳洲政府每五年都做人口普查,然後發布「跨世代報告」(Intergenerational Report),分析人口變化對退休成本、勞動人力與健康醫療支出的影響。如果有像「跨世代報告」這種研究,會比較容易與大眾溝通。
千禧世代的年輕人要有心理準備,要延後退休、工作更長。全球的產業型態逐漸從製造業轉向服務導向,不再需要太多的體力勞動,也較無退休年齡的限制。未來會有更多彈性工時的設計,來對應年長族群的工作需求。
適當強制提撥 健全退休金準備
從投資面來看,全球主要央行一路調降利率,一再壓縮投資利得空間,貨幣寬鬆也使得各類資產價格走揚。資產愈貴、報酬卻愈低,這些結構式的變化說明:退休金縮水了,將來可能領愈少!
一般人可能還沒看懂趨勢,但我得提醒大家,必須要降低對投資報酬的期待。在退休金的累積中,主要關心兩件事,一是「報酬率」、一是「提撥率」。報酬率往下走,提撥率就必須往上升,整體的退休基金才能隨著時間有效滾出複利,壯大退休準備金的規模。
對於退休金改革,自覺權益受到影響的族群往往大力反對,指責政府沒有遵守照顧人民的承諾。但,說實在的,政府真的沒有能力負擔了,雖然中央政府層級不至於破產,但地方政府例如美國底特律城,就因為福利支出過多而破產。
在面臨破產的全輸局面前,一定得改變。不要都依賴政府,透過適當額度的強制薪資提撥,可以健全全民的退休金準備,政府也有餘力去審視其他社福政策,不讓任何人落在社會安全網之外。
全球策略團隊負責人 萊斯禮
退休後仍要理財 創造穩定現金流
針對退休金改革引發的世代爭議,很不幸地,沒有簡單而令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目前各國的兩大解決方案,一個是刪減福利、讓現在的退休族群領少一點;另一個是增加稅收,請年輕世代多繳一點。但比起年輕人,年長族群對退休議題更敏感,更加捍衛自身權益。改革刻不容緩,像是荷蘭制度就盡量平均分擔各世代的退休金負擔,從2013年開始,還刪減退休給付。當然,少領一些錢,退休族不開心,引發了若干政治議題。智利早在36年前、澳洲在22年前就已經著手年金改革,但還是無法保障所有人的退休金安全。
可見,退休改革可能花費數十年,成效緩慢。在改革中,各族群與世代爭相保護自身權益,這不只是台灣獨有,全球都在吵。但是如果各方爭論不休,只會延後改革契機,讓問題愈滾愈大。
在現行的經濟環境下,年輕世代的確無法像上一輩積攢這麼多老本,也因此許多年輕人覺得存不到,那乾脆不要存了。
我們應該去尋找讓年輕人願意累積更多退休金的方法,例如目前提撥的退休基金不夠支應退休後需求,那就要想辦法增加提撥,例如鼓勵員工與企業額外提撥薪資到退休帳戶。
趁年輕積極投資 賺取較高報酬
此外,在個人投資方面,年輕人應該善用時間價值,選擇積極屬性的投資組合以賺取較高的報酬,就算短暫遭逢損失,也還有時間彌補回來。總之,不管是年金制度或個人儲蓄,都應該採取「規律而持續」的投資原則。
退休後理財最大的挑戰,就是尋找一個可以布局長達20年的投資工具。在最近的HSBC匯豐報告中指出,在多數國家,人民平均願意在退休後繼續投資長達12年,但是這些人同時也知道自己會活得比12年更長,花費也將比預期更多。
退休後理財的另一個風險,在於健康。許多人是因為健康不佳而比預期早退出職場,很可能無法支應退休後的醫療支出。
多少退休金才夠維持滿意的退休品質?主要有三個衡量指標:國家福利、個人消費習慣與物價水準,沒有一致標準。像澳洲,以消費水準來計算一次領的年金費用;英國則採用經驗法則,計算出至少需50%~66%的所得替代率來支應退休生活。因應長壽風險與低利環境,大家愈來愈需要考慮在退休後繼續投資,承受若干風險來賺取報酬。當然,退休後的理財要更加注重「風險管控」,而投資目標不在於極大化報酬,而是創造穩定的現金流。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