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退休金自主投資,已成為國際退休投資趨勢!「勞退自選平台」在許多國家行之有年,台灣想建立該項制度,可以參考哪些國家的經驗?
鄰近如香港的勞退基金「強積金」,已經在2012年推出自選方案;而同屬亞洲的澳洲,與遠在南美洲的智利等國的退休制度,也是國際討論度甚高的自選規劃。
智利經驗 值得借鏡
走遍全球研究各國退休制度的「施羅德投資集團退休新制全球團隊」最高主管萊斯禮(Lesley-Ann Morgan),就覺得「智利經驗」很值得參考。
她表示,智利的勞退自選機制,有六個資產公司被核准參與,每一家都必須提供五種風險等級的基金,勞工可選擇其中一個資產公司的相關方案。
而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一種預設方案,例如35歲以下的勞工,預設方案是風險等級偏高的B級基金。
勞工可將退休金放入相應的預設選項,但還是可選擇風險更高或更低的其他四種級別。然而,一旦達到65歲的退休年齡,將只剩下風險較為平穩保守的三種級別。
基本上,智利為自選機制設立一套風險保護框架,且基金選項包含預設方案只有五種,這令勞工有選擇,卻不必太費神。
「不是選項多就好,這反而會令人無從選起!」萊斯禮舉例,像瑞典剛推出附加年金制度(premium)時,秉持選擇愈多愈好的理念,政府發給勞工一本勞退自選手冊,裡面有800檔基金,厚得像一本電話簿。
不知從何選起的瑞典人乾脆抄捷徑,選擇過去績效良好的基金。然而,當時遭逢2000年科技榮景,很多績效突出者皆為科技基金,但是隨著泡沫破裂,以致於不少瑞典勞工也賠上大筆退休金。
關鍵1〉對應國情、量身打造
萊斯禮表示,設計一套勞退自選機制,首先,就是思考如何對應國情、量身打造。要考慮的面向,包括該經濟體的通膨與利率水準、當地的投資習慣、經驗與知識水準,以及退休後的收益需求等。
例如,香港「強積金」不允許投資高收益債券和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就違反了台灣投資經驗,因為台灣人一向青睞高收債商品。
因此,許多國家在設計自選制度時,會先設立一個風險保護框架,對股票、原物料、商品等風險資產設立投資上限。像強積金規定要有30%退休金配置於港幣資產,而墨西哥設立30%的股票投資上限、20%的海外投資上限,而且還只能投資特定國家,非常保守。
關鍵2〉呼應人性需求
萊斯禮也提醒,自選制度的設計一定要考量「人性」。如果台灣人很在乎「最低收益保證」,甚至會因而影響他們參與自選平台的意願,那麼,不妨取一個聰明的折衷之道。
例如,一部分退休金配置於債券,這部分採保證收益的設計;其他退休金則購入多元資產或股票為主的投資組合,兼顧資產的成長性。
她觀察,英國的NEST(國家就業儲蓄信託)之設計,就頗符合人性。這套制度可讓雇員自動加入提撥,也可自選投資,不過八成勞工還是將錢放在預設方案之中。
這些預設方案大多是「人生週期基金」。不過初期還是會將退休金投資於風險較低的資產,讓勞工有信心,不擔心虧損,而後再提高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等勞工年屆退休,再回到債券等低風險資產。
關鍵3〉擬定政策優先順序
打造勞退平台的第三個關鍵,就是擬定政策的優先順序,並抱持合理期待。「沒有一套退休制度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萊斯禮強調,退休改革不會一蹴可幾,也不可能無懈可擊。最重要的,是政府與各界取得共識,擬出對應國情的優先順序。
國際專家:四招開啟退休金養成計劃
面對國際高齡化的趨勢,各國政府的將退休金制度皆以「督促民眾增加提撥薪資比例」及「增加退休金投資效益」兩大主軸因應。前者乃「確定提撥制」(DC,Defined Contribution) ,也就是台灣目前採行的勞退新制;而後者則是在現行的「確定提撥制」下,開放「自選平台」鼓勵民眾自行選擇投資標的,期望藉此能增加退休金投資效益。
國際潮流:政府制定簡單易懂架構 幫助民眾選擇
智利的自選平台設計優良,值得各國借鏡。智利民眾可以自由選擇資產管理公司代為投資,且每一家公司都會提供五個風險級別的產品,而各產品又包含了多檔基金。風險級別會依據投資人的年齡調整,讓民眾自行挑選。
智利政府以保護民眾的前提出發,規範民眾的錢必須分散放在特定風險等級的基金中,不能全部投資最高風險類別(如原物料),或最低風險類別(如成熟政府公債)等特定標的。換句話說,智利政府的自選平台是在政府所設定的投資架構及風險控管下,由民眾自行選擇投資標的,這個概念與澳洲、香港、新加坡等國類似。
只要四招 退休金規劃不是夢
長年研究多國退休金制度,施羅德投資集團退休新制全球團隊最高主管萊斯禮(Lesley-Ann Morgan)說,許多國家的退休金制度雖值得參考,但仍存在缺點、且不盡然適合其它國家,最重要的還是個人退休金觀念的養成。
她歸納出四個退休金準備重點,以期幫助台灣人建立自己的退休金「自選平台」。首先,退休金準備要早、且要存更多。提升投資效益的前提是要能存夠錢、固定存,每個月透過自動提撥制度,幫未來的自己存。其次,民眾必須明白,退休金準備是長期投資,選擇標的後絕非一蹴可及。
第三,切忌一直進出場。研究證明,頻繁進出投資市場,最後都會虧損,因此投資人應該及早導正買賣習慣。最後,勿過度仰賴政府提供的保證型低利商品。即使提撥10%的收入做為退休金,仍需要配置成長型商品讓資產增長。如果完全投資於政府提供的保證型商品,利率通常偏低,長期來說對退休金準備的幫助有限。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