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月,高盛連發三篇報告,直指在「通膨+升息」環境下,債券、尤其是政府公債的資產配置避險功能將有「失能」之虞。這個論點,直接挑戰當今投資世界對於股債配置的信仰,牽動退休族最「基本款」的配置模式,因此立刻引發華爾街諸多討論。
高盛統計過去一二○年的數據,「股六、債四」配置在多數時間,的確能帶給投資人不俗的成果。尤其是金融海嘯之後,「六四法則」投資組合的「夏普值」不僅達到歷史新高,更遠勝標普五○○。夏普值代表投資組合每單位風險能獲得的額外報酬,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這套配置相較於單純投資標普五○○指數,能在同樣風險程度下,提供投資人更多報酬。
不過,今年九月,在通膨疑慮升溫下,美國市場出現股債雙殺的罕見現象。股債市場同步重挫,使「六四法則」投資組合在當月跌幅達三.五%。根據《金融時報》統計,這是自去年三月受疫情影響,該投資配置下跌五%以來,最慘烈的一次。
無論如何,隨著九月重挫、高盛挑起話題,華爾街各大投行及資產管理公司,都陸續對「六四法則」發出警訊,美國銀行甚至聲稱,這是「六四法則」時代的終結。
不敗投資組合重挫
有必要建立防禦性收入
債券避險效果減弱,使上至華爾街,下至一般投資人,都被迫尋找新的投資方式。聯博集團總裁賽斯.伯恩斯坦(Seth P. Bernstein)日前就表示,「這對所有投資者都是問題,不僅是資產管理公司。」近期華爾街投資機構,也開始提出各自的新策略,例如加碼股票或是增加現金部位等。
其中,T Rowe Price投資組合經理大衛.吉魯(David Giroux),就以公用事業股票為例,「這類型的公司每年營收成長約六%,股利率約三%,全部加起來就能拿到九%的實質報酬。」
債券收益率低落,也讓在投資組合中配置現金的吸引力相對上升。根據高盛統計一九○○年以來的月報酬數據,持有現金的十年表現優於美國十年期公債的比例,接近四成。現金一年表現打敗十年期公債的比例,甚至超過四成五。
賽斯.伯恩斯坦建議,「投資人可以持有更多實質資產,例如房地產及基礎建設,以降低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風險。」摩根資產管理表示,實質資產可以提供更加有吸引力的收益率,以核心基礎建設投資為例,「即便是經濟衰退或上一次金融危機,其防衛性的收入來源,也仍使基建的收益率接近七%。」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指出,金融海嘯後,在寬鬆貨幣政策下,其實全球的退休基金及其他投資機構,早就開始在投資組合中增加實質資產的投資,比率約一至二成。但他也提醒,「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直接投資實質資產並不現實,即便是投資機構在直接持有實質資產時,也會面臨流動性問題。」
因此,一般人對於實質資產的投資管道,最簡單的方法是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Cambria Investments投資部門主管Meb Faber表示,「投資組合全球化,相對傳統策略更好,包括透過REITs、大宗商品或管理型期貨,以投資實質資產。」
多元調配股債類型、區域
考量個人風險偏好 仍能攻守兼備
而根據施羅德投信的研究,若將全球債、亞債、全球高收益債、已開發國家股票、新興市場股票等納入組合,雖然仍在股、債範疇,但由於投資效果各異,若能以這樣的多元資產型態,依據個人風險偏好進行適當配置,仍能達到攻守兼備的效果。貝萊德投資機構主管Jean Boivin也表示,他們公司建議在多重資產投資組合中,配置四分之一的全球政府公債,特別是高殖利率的主權債,例如中國。周文森則是建議投資人,「可以利用縮短公債存續期的方式,抵禦未來的利率上升風險。」
路博邁投信認為股債都可進行調整,「股票方面,可偏重於優質股票,尤其是受益於長期增長主題的部分。固定收益則是可透過增加承擔信貸風險,特別是較短期的高收益債券,以實踐防衛性回報策略。」但他們也承認,「根據調查,投資者皆認同沒有單一投資方案,能夠應對往後的新挑戰。」
本文文章出處取自《今周刊》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