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明年的全球經濟展望是往下,不會比今年好,具體取決於美國打通膨的速度,再取決於中國拉抬經濟的速度……。」有二十年電子業工作經驗的卡爾先生,非金融本科出身,但分析起國際總經局勢,宛如一個專業經濟學家般頭頭是道。
他自稱原本是「總經門外漢」,卻在十幾年前對國際政經動態產生興趣,開始學習總經,因為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他提早掌握到中國股市二○一四年到一五年的瘋牛行情,並且在牛市轉熊市的時候獲利了結離場。
兩年前,他觀察到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預感全球經濟走勢可能即將反轉,於是他開始經營粉絲團、YouTube,並在社群媒體發文提醒投資人,初期只是單純抱持交流分享心態,沒想到做出口碑,如今YouTube頻道「卡爾先生 危機投資者」,已有超過四萬人訂閱,粉絲更遍布海外華人圈。
趨勢》歐美鳴槍 減碳已是普世價值
過去一年,這位以扎實的總經分析與投資研究,在眾聲喧譁的「社群股海」中闖出名氣的KOL,將重心移轉到近年火爆全球的ESG。問及何以對ESG有興趣?他給出的理由簡單扼要:第一,它是未來數十年市場評價一家公司的最重要指標;第二,它是退休理財規畫中不可少的一環,「就我個人來說,ESG相關投資占退休規畫的部位,將拉到三至四成。」
為何認為退休規畫一定要納入ESG?關鍵在兩個字:「碳稅」。
他向記者秀出一張簡報,簡報標題印了四個英文大寫字母:CBAM,亦即「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的縮寫。卡爾先生指出,鑑於歐盟已經推出碳關稅,二三年開始執行,二六年正式導入,美國也正在推碳稅立法(編按:即預計二四年實施的《公平轉型和競爭法案》),除非企業不跟美國和歐洲做生意,不然台灣、乃至全球企業,遲早都要面臨「去碳化」的問題。
「歐盟先針對水泥、化肥、鋁製品及鋼鐵等高耗能產業課稅,這是第一階段而已,後面還會有第二、第三階段。」卡爾先生觀察,因為碳稅在母國課徵後,出口歐盟就不用再被課一次,未來各國為了將稅留在國內,勢會逐步提高碳稅,加上最近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後,近兩百多個國家就碳市場規則達成了協議,減碳已可謂「普世價值」,企業排碳成本只會愈來愈高。
指標》沒做減碳企業 外資大戶不挺
他以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為例,指其今年第一季就明確對市場宣示,未來只要旗下的被投資公司無法提出具體的減碳計畫,將不再予以投資;換句話說,「以後沒做減碳的企業,你連錢都拿不到,因為大的機構投資人都不買。」這也為何卡爾先生認為,未來辨別一家公司是否是值得中長期投資,除了看財報,也一定要看ESG報告中,公司有沒有在做「碳定價」。
「碳交易會是未來非常大的市場!」卡爾先生分析,未來全球「碳權」可能彼此交易,而目前每年二氧化碳交易總額大約是二.二八兆美元,但如果要滿足一.五度C的升溫限制,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碳配額價格至少需要達到每噸一四七美元,「這代表的,是四.八五兆美元的大市場!」
而由此衍生出來的投資策略,卡爾先生建議,投資人不妨可從兩個面向切入,第一個是可關注與碳權相關的投資標的,例如去年七月甫成立、追蹤IHS Markit Global Carbon Index的KraneShares全球碳ETF(KRBN)。
「這檔去年上市才十九美元,現在已經五十美元了,疫情期間也相對抗跌,因為它背後反映的是政府政策,且碳權只會愈來愈貴,(指數)要跌也很難跌到哪去。」卡爾先生坦言,KRBN是他目前的核心持股之一。
不過,他也提醒,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碳權因為都是期貨交易,沒有配息,「考量退休理財還是盡量以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資產為主,建議碳權部位至多配置兩成即可。」
另一個面向,則可關注那些在產業內具有壟斷地位,基本面獲利良好、主營業務又與未來減碳趨勢有關的公司,像是美國最大的林業公司惠好(Weyerhaeuser),以及美國指標地熱發電設備商Ormat Technologies等,都是他認為在未來「碳中和」大勢下,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標的。
卡爾先生
經歷:
電子產業20餘年資歷,現為知名總經投資分析YouTuber,頻道訂閱人數逾4萬
成績:
- 掌握到中國股市2014年到2015年的瘋牛行情,並且在牛市轉熊市的時候獲利了結離場。
- 2020年初率先觀察到美國經濟、股市出現風險,發文提醒投資人。
本文文章出處取自《今周刊》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