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s
俄烏衝突一方面為人類帶來持續的毀滅性後果,另一方面亦為更廣泛的歐洲大陸帶來危機。
從金融市場角度來看,最切身的感受莫過於能源價格急劇飆升。這是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制裁,以及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所致。
由於無法獲得俄羅斯天然氣,歐洲(特別是德國、奧地利、荷蘭和意大利)不得不尋求其他能源來源,事實亦證明代價不菲。天然氣價格飆升,當投資者在2022年9月擔憂冬季即將來臨,或會出現天然氣短缺及停電時,情況便更覺明顯。

但正如上圖所示,2021年9月過後的歐洲天然氣價格在冬季天氣相對溫和等多個因素影響下大幅下跌。
另一項因素是歐洲多國採取措施,藉以減少能源需求。下圖所顯示的是德國天然氣需求下降的情況。該圖顯示所有天然氣客戶每月天然氣消耗量對比2018-2021年平均值的變化。

由於氣候溫和、需求下降,以及從其他來源購得天然氣(通常是液態天然氣 (LNG) 貨物),歐洲得以避過電力中斷的威脅,而當地天然氣庫存亦已恢復至穩健水平。
截至2023年1月,整個歐洲的天然氣庫存量維持在80%左右的水平,符合歐盟要求當前冬季將庫存維持在最少80%的規定。
下圖顯示現時德國天然氣庫存量與上一年的比較。德國的整體庫存水平為73%,是一年前的兩倍以上。在2022年11月的時候,天然氣庫存水平更達100%。

天然氣價格急劇上漲亦對歐洲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推動通脹率升至兩位數水平。儘管食品價格等其他通脹成份仍在上漲,但隨著天然氣價格暴跌,通脹壓力應會有所減緩。

施羅德資深歐洲經濟學家Azad Zangana表示:「過去一年,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一直是通脹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近期歐洲央行會議上,決策者指物價自2022年底以來已見大幅回落,相信將有助令2023年稍後時間的通脹降溫。」
「歐洲央行作出在3月份或將再度加息50個點子的暗示,但亦表示將自3月起『評估後續貨幣政策路徑』,為可能暫停加息埋下伏筆。我們預期利率將從那時候起維持不變。」
既然已避過電力中斷,天然氣庫存水平又得到補充,加上能源價格正在下跌,進一步加息的需要應已減少。那麼,歐洲面臨的能源危機是否就此結束?
可憾的是,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
歐洲在2022年初的數個月或許仍能依賴由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但現在已今非昔比。此外,能源需求下降有部分是因為冬季氣候溫和所致,但無人能夠保證2023年的冬季仍將一樣。
環球資源股主管Mark Lacey表示:「歐洲大致上是透過購買液化天然氣貨物滿足對非俄羅斯供應的能源需求。由於其他國家同樣希望增購污染低於煤炭等替代能源的液化天然氣,因此,歐洲的做法是付有代價的。」
「此外,由於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限制了經濟活動,因而壓抑了中國於2022年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對供應有限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將會增加,價格亦將因此上漲。」
「雖然新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即將投產,但在數年間仍難以成事。供應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滿足需求增長。我們與能源公司的交流表明,除非油價高企可抑制需求,否則,歐洲及亞洲在未來18至24個月都將面臨極大挑戰。」
「倘若世界要履行其淨零氣候承諾,液化天然氣市場就無法保持增長。投資到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情況正在增加。這顯然是個長期解決方案,但不能解決燃眉之急。我們認為,在能源供應方面,歐洲仍未走出困境。」

免責聲明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或發布本文件內容。
本文件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打算作任何方面的宣傳材料。本文件不應視為任何招攬提供投資意見或建議。 有意投資者應尋求獨立的意見。以上如有提及證券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撤資之建議。本文所載的內容為撰文者的意見和見解,不一定代表施羅德投資的看法,或在其他施羅德通訊、策略或基金反映出來。本資料所載資料只在資料刊發時方為準確。觀點及預測或會更改而不需另作通知。本文的資料和來自第三方的信息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不保證其完整性或準確性。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表現未必可作為日後業績的指引。閣下應注意,投資價值可跌亦可升,並沒有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全數投資金額。衍生工具帶有高風險。匯率變動或會導致海外投資價值上升或下跌。若投資收益並非以港元或美元計算,以美元或港元作出投資的投資者,需承受匯率波動的風險。詳情請參閱基金說明書(包括風險因素)。
本文件由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文件未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檢閱。
Authors
主題